搜索
  • 您还未登录,请
  • 查看: 1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不是这么简单 揭秘网友十大杀毒误区

    [复制链接]
    • 形象
    • 资料
    • 荣誉
    CooL.泪猪  男性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查看个人网站
    UID: 1
    帖子: 5112
    精华: 33
       积分: 33240
       威望: 2128
       状态: 0
       积极: 9976
       贡献: 644
       魅力: 499
       活跃: 11205
       人气: 1235
       酷币: 2350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9-9-1
       在线时长:2830小时
       失踪天数: 0 天
       社区经验: 18级 已经发了5112篇文章咯快19级咯
       在线状态:   
    时尚酷族泪猪
    级别: 酷族管理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以坛为家I

    荣誉勋章

    社区QQ达人 超级无敌新人奖 优秀成员 最佳成员奖 原创者勋章 沙发王勋章 每日签到奖 推广之星奖 宣传大使 极度诱惑勋章 视觉潮人奖 先锋奖 六星奖 音乐天才奖 空间认证奖 YY认证勋章 在线时间王勋章 红人勋章 爱心勋章 社区活动奖 幸福恋人奖(男) 酷Q帅哥奖 精英会员审核团队标志 最具人气奖 水瓶座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ooL.泪猪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0-7-31 00:4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紫钻仅向指定用户开放  
    +1
    1387°C
    沙发哦 ^ ^ 马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关于病毒清除,真是只是使用杀毒软件清除那么简单吗?请看本文的介绍。   如果计算机的内存没有病毒,那么只有在执行了带有病毒的程序(文件)后,才会感染计算机。而DIR命令是DOS的内部命令,不需要执行任何外部的程序(文件),因此对染毒软盘进行DIR操作不会感染病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计算机内存已有病毒(或者说计算机已染毒),如果对没有染毒的软盘进行DIR操作, 就可能感染软盘。说可能会感染是因为有些病毒不会通过DIR操作传播。
      将文件改为只读方式可免受病霉的感染
      某些人认为通过DOS的外部命令ATTRIB,将文件设置为只读会十分有效地抵御病毒。 其实修改一个文件的属性只需要调用几个DOS中断就可以了,因此说ATTRIB命令对于阻止病毒的感染及传播几乎无能为力。
      由于病毒可感染只读文件,不少人由此认为病毒也能修改在写保护磁盘上的文件。事实上,磁盘驱动器可以判断磁盘是否写保护,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写操作,这一切都是由硬件来控制的,您可以物理地解除pc的写保护传感器,却不能用软件来做这件事。
      如果您的软驱是正常的,而软盘的写保护一次也没有取下来,绝对不会感染病毒。但是如果您取下来了,并且用带毒的机器DIR过,则完全有可能感染病毒。注意这个DIR是从机器向软盘感染病毒,而不是把病毒从软盘传染到机器。
      写保护和文件只读方式不同,设置文件只读方式是通过计算机,所以病毒能插上一手,可是写保护非要人手参与不可,病毒可没办法把写保护弄掉。计算机不能对写保护磁盘进行改写,这是任何操作都无法改变的(除非您把驱动器弄坏)。
      反病毒软件能够杀除所有已知病毒
      病毒感染方式很多,有些病毒会强行覆盖执行程序的某一部分,将自身代码嵌入其中,以达到不改变被感染文件长度的目的,被这样的病毒覆盖掉的代码无法复原,因此这种病毒是无法安全杀除的。 病毒破坏了文件的某些内容, 在杀除这种病毒后是不能恢复文件的原貌的。
      使用杀毒软件可以免受病毒的侵扰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杀毒软件,都只能在病毒泛滥之后才“一展身手”。 但在杀毒之前病毒已经造成了工作的延误、数据的破坏或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应该选择一套完善的反毒系统,它不仅应包括常见的查、杀病毒功能,还应该同时包括有实时防毒功能,能实时地监测、跟踪对文件的各种操作,一旦发现病毒,立即报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磁盘文件损坏多为病毒所为
      文件的损坏有多种原因,电源电压波动、掉电、磁化、磁盘质量低劣、硬件错误、其他软件中的错误、灰尘、烟灰、茶水,甚至一个喷嚏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以上所举对文件造成的损坏,会比病毒造成的损失更常见,更严重。
      如果做备份的时候,备份了病霉,那么这些备份是无用的
      有两种情况:①软盘备份:备份中含有引导型病毒。这种情况下,只要不用这张软盘试图启动您的计算机,它将和无毒备份一样安全。②磁带备份:备份中的数据文件中不会有病毒,如果其中的可执行文件中含有病毒,那么执行文件就白备份了,但是备份中的数据文件还是可用的。
      反病毒软件可以随时随地防范任何病霉
      很显然,这种反病毒软件是不存在的。新病毒不断出现,要求反病毒软件必须快速升级。对抗病毒,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策略和一个完善的反病毒系统,用备份作为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将反病毒软件作为第二道防线。 同时, 软件的及时升级是加固第二道防线的唯一方法。使用反病毒软件是为了辅助防毒,它不可能是刀枪不入的保缥。
      正版软件不会带病毒,可以安全使用
      计算机用户常被告知,“为了防范病毒的侵害,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这话不错,所谓“来历不明的软件”确实是计算机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之一。那么使用有“来历”的软件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非也!实际上计算机报刊媒体已经多次报导过“正版软件”。“商品软件”带病毒问题。使用商品软件也不可掉以轻心,甚至新购买的计算机包括
      原装计算机在使用前都须进行病毒检测。如确实由于原版软件带有病毒而造成重大的损失,应寻求法律保护。
      不用软盘,不会感染病毒,因而无需选择杀毒软件
      “不用软盘,就不会感染病毒”是常在初级用户中听到的一种言论,它和“使用软盘,就会感染病毒”是一对孪生姊妹,是两种相同类型的错误论调。
      病毒的传染是通过带病毒软件进行的,但软盘并不是“带病毒软件”的唯一载体。可以说,凡是可以得到程序(软件)的地方,都可能“得到”病毒。也就是说,使用光盘、硬盘、磁带,或者通过局域/广域网络、Internet、BBS(电子公告板)使用或下载软件,都潜在感染病毒的危险。尤其是近年来Internet和BBS的广泛使用, 使得国内外病毒大面积、高速度的流行传播成为可能。这些具有国际性的计算机信息传播媒体,是潜在的病毒毒源和导管(当然,这些网络体系中也具有安全性较高的防/杀病毒系统),使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受到染毒的威胁。 —恐怕没有人会说他的计算机永远不会连上Internet。
      人不可能不生病,所以计算机绝不可能不感染病毒,所以您必须选择杀毒软件。
      “能杀毒的就行”和“有一个杀毒软件就够了”
      “能杀毒的就行”和“有一个杀毒软件就够了”,这是一部分人在选择杀毒软件时的想法。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当您的计算机不正常时,找来一大堆杀毒软件,不管是正版还是盗版,能查能杀病毒就是好样的。其实很多计算机的故障并不是病毒导致,这样,很多的杀毒软件都“无效”;另一种更常见的情况是用户一般并不注意“查毒”与“杀毒”的区别,使用某种杀毒软件时,首选“杀毒”操作。于是,当它用这种杀毒软件将系统“杀毒”了一次以后,用其他杀毒软件,就再也找不到病毒了,那就认定这个软件是最好的。
      目前还没有一个杀毒软件能囊括所有病毒而杀之,这是谁也做不到的。由于各种病毒标本的来源不同,再加上程序编制者的实力有别,总存在一种软件能查杀的病毒,别的软件却不能查杀。或者由于一些程序BUG(程序错误), 使某些软件本来可以查杀的病毒,在它的一些版本中却不能查杀或误查误杀了。所以一般不建议用户革一的选择一种杀毒软件。
      在选择杀毒软件时,请首先抛开您所有关于“好”与“不好”的成见,也拒绝广告词上的种种诱惑,认真地去了解一下杀病毒软件厂商在技术实力、服务质量、软件性能等方面的东西。特别应该了解软件厂商在升级、退货、损坏更换等方面的措施和承诺的可信度。同时,您应该请厂商直接阐述一下他们在广告中的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要知道,这是您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现在的反病毒软件市场就像“战国时代”,各家都说各家好。但消费者感到不放心,到底用谁的软件好?只用一个好还是用几个好?世上没有“万灵丹”,一个软件再好,也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能杀,不能“包治百病”。各软件厂家获取病毒样本的时间不同,因此,在每一个时间段,各软件厂家都是各有侧重,只有一个不保险。除了“万能的主”之外,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万能的东西了。为防止“重复建设”,专家认为,选购两个优势互补的反病毒软件即可,这是提高“安全系数”的最佳方法。千万别把好几个反病毒软件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大多了没必要,而且有可能出现相互之间抢占资源、判断失误、死机等问题。
      发现CMOS中有病毒
      CMOS是微机中的一种特殊存储器,记录了微机的硬件设置参数及系统日期时间。开机密码等重要数据。由于CMOS设置十分重要,所以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破坏攻击的目标。目前确实已发现了改写CMOS的“CMOS设置破坏者”病毒,但在CMOS中并不存在病毒。
      有时,机器发生问题,问题出在CMOS设置上,有人认为,这是躲藏在CMOS里面的病毒!因而误认为杀毒软件不行,采取对CMOS存储器又是放电、又是短路的措施,重新设置CMOS参数后,机器恢复了正常,从此确信CMOS中有病毒。这种行为及其危险,很容易将主板搞坏。我们说“CMOS设置破坏者病毒,不等于CMOS中有病毒!病毒不能将自身自动传染到CMOS里面而存留和被激活!”,“病毒可以将CMOS设置改变或加密,但用户也可以重新设置和恢复。”
      某些情况下,如CMOS电源不足、外界电源冲击性波动、软件崩溃、硬件不稳定、操作上的失误、病毒改写等都会导致CMOS设置紊乱,也可以说,是紊乱性加密,因而,造成机器不能引导或不能正常工作。这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重新对CMOS设置和用专用软件来清理紊乱性密码,然后再设置正确参数。
      CMOS中不会有病毒寄生,因为:
      (1)CMOS是通过I/O读写与cpu交换数据的,CPU的物理机能决定了只能读写CMOS的数据,不能把CMOS中的数据当作指令代码来执行。而病毒想要工作的话就一定要执行其程序码,但CMOS只是用来存放数据的,在CMOS中的数据不是可执行的,所以并没有CMO5病毒,只有会破坏CMOS数据的病毒。
      (2)如果把一段病毒程序写入CMOS,则必然破坏微机的硬件设置以至于微机根本不能运行,存储在CMOS中的“病毒程序”将毫无作用,病毒不能在CMOS中蔓延或藏身于其中。
      (3)CMOS的有效存储容量只有128个字节,不足以容纳病毒。可见CMOS不具备病毒寄生和被激活的条件,不可能有病毒存在。
      发现Cache中有病毒
      与CMOS中没有病毒一样,Cache中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病毒的。
      我们知道,程序执行时,数据流是这样被传送的:
      外存(软/硬盘)
      网络=>内存(RAM)=>Cache->CPU
      Cache物理器件上是一块高速缓存芯片,它被设置在RAM与CPU之间,是RAM到CPU的一条必由通道。由于CPU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而计算机的内存(RAM)的速度总是显得跟不上CPU。“为了缓解CPU与RAM之间的速度矛盾,一般采用在它们之间加入一块高速缓存芯片Cache,使同一时间下RAM为CPU准备的代码不再是单一的指令/数据,而是一长段指令序列或可访问数据块。
      可见Cache中存放的是非静态数据(计算机用语中的“数据”包括“程序代码”), 它总是随程序的执行在不断刷新,被RAM中的数据不断更换。它的内容总是RAM中数据的某一部分的备份。
      如果RAM中有了病毒,其病毒代码将经由Cache送到CPU,由CPU解码执行。病毒代码“流经” Cache这一现象并不能称为“有Cache病毒”,就好像我们不能因为病毒代码在CPU中执行就认为有CPU病毒一样。事实上, 从PC机的组成原理来看,所有病毒都必须经由Cache进入CPU,因为所有正常或非正常数据都是这样进入CPU中解码执行的。
      此外,Cache中不可能有病毒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Cache不能被软件编址,无法人为控制。
      和CMOS不一样的是,Cache并没有专用电源供电。因而Cache中的数据将在关机后自动清除,在开机时自动刷新。这样的环境中的“病毒”是既无法存储又无法复制的。可见,Cache并不是病毒的安乐窝, 没有人会考虑在这样的环境中置放病毒。
      病毒不感染数据文件
      通常是这样。因为病毒是一段程序,而数据文件一般不包含程序,当然就不会感染病毒.TXT、.PCX等文件因为肯定不包含程序,所以可能不会感染病毒。不过有些病毒会破坏各种文件,所以备份数据文件还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例外的是,若数据文件包含了可执行码,那么它就能够被病毒感染了。关于这方面的一个好的例子microsoft Word文件(.DOC和.DOT)。虽然word文件是技术上的数据文件,但Word中可以包含一段程序,因此它们能够容纳病毒,并因为是可执行文件,故而是容易受病毒感染的。目前大部分的病毒感染报告都是来源于宏病毒。
      安装有实时杀毒功能的防火墙,就万事大吉了
      有很多用户持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只要买了杀毒软件,特别是只要安装了有实时杀毒功能的防火墙,就能挡住所有病毒,万事大吉了—这是大错而特错的。从1999年4月26日CIH病毒大发作的情况来看,安装了病毒防火墙且于1998年9月以后至少升级过一次的,都没有受到CIH病毒的攻击,而那些虽然安装且运行病毒防火墙,却太久没有升级的用户,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幸成为CIH病毒的牺牲品。究其原因,完全是没有及时升级, 使原有的杀毒软件无法具备防范查杀、阻击CIH病毒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再一次特别郑重地提醒用户,不管您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杀毒软件, 它的生命力在于及时地不停升级,否则,当一个全新的病毒袭来的时候,旧版本的杀毒软件将会形同虚设。请用户一定要随时关注反病毒厂家关于新病毒的流行通报,及时升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CooL.泪猪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还没有设置个性签名O(∩_∩)O~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欢迎您的光临,如果您觉得本站做得不错的话,请把本站介绍给您的好友,谢谢大家的支持!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2009-2025 时尚酷族社区 http://www.coqq.net/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