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回不去了
考完试了,全部都考完了。没有考试压力,我的心有空下来了。回宿舍,结果,娘的,找不到钥匙。提起零食,我瞬间就跑朋友宿舍了。百无聊赖开始翻她书架上的书,然后就看到了《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是因为无聊也是因为考完试心很空。我一边吃柿饼,一边无所事事的翻看。我对这一类的书,基本免疫了的。你想想一个从初一开始就浸淫言情、爱情、青春小说的人现在再看这一类书有无无聊。看的时候就大概知道结局了。这样的结局,是大众喜欢的,,基本上是一种成功的调调。一个单纯的女孩爱上一个背景复杂的男人。过程伤、曲折,结局不好(因为不是真正的言情片,言情的话一定可以逃离正常的社会规律,再坏的男女猪脚只要是爱上了,都是王子公主结局),最后女猪脚发现原来男主其实也好爱好爱自己,爱如生命。
可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爱情故事,真的不美好,强调我这样说无关结局的。
赵玫,不是一个亮眼的女生,她在别人眼中的独特,是每个人都可能的特殊性中的一种。问题的在孙嘉遇,他阅女无数,特别是美女,问题是他遇到的女人,没有为他真正交心的,爱他的如彭维维,美丽而任性嚣张;第一任范淼,骗他的金钱,伤害他;一个乌克兰美女,有孩子,还不一定爱他(书中没有提到那女的爱他吧)。这回一个赵玫出现,像,他的念念不能忘记的第一任,重点在此女单纯,不贪图,还有点小个性,全心全意愿意付出------这够新鲜吧,人都无法摆脱好奇心。
再拿孙嘉遇说,他做的什么生意,清关!!还是在国外做!!提心吊胆的,在感情上注定不能放太多的精力,玩感情绝对是生理、心理放松的需要。这么个人要是有个女的全心全意付出,是个人都得投降,至少是暂时投降。
好了,日久生情。但是还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么一说呢。问题就在这里。这样的感情,在平时也不是没有见过,都是悲剧的结局。因为总是有时间和庸常相伴。但是赵玫和孙嘉遇不一样。记得有句歌词叫“两个人的巧合,总有一个人坚持。走完一条街,回到两个世界。”两个人的感情,终始要有一个在坚持,双方都放得很开,必定悲剧。赵玫知道自己深爱孙嘉遇,孙嘉遇明白赵玫的心----这很重要,因为即使情深似海,无人见到,特别当事人看不见都是个屁。他们没有庸常,滑雪的大雪困境,孙嘉遇工作的特殊性,在一个特殊的国度等等这都是这个爱情的外围特殊化了,曲折是爱情的保鲜剂,催化剂,深化剂。
在孙嘉遇遇事之后,他对赵玫的保护,我想说的是,很多男的,只要不是变态自私到极点的男的都会有这样的反应。试问,作为一个正常的有大男子主义,况且还是个在江湖上混这么久的沾染一身所谓江湖气息的人,面对一个单纯,深爱自己的身在异国的女学生。会做什么完全抛弃对对其生死置之不理自私龌龊的事??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深情,爱如生命,大半原因是情境所致,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们爱情的美丽是因为短暂和悲剧的结尾。
孙嘉遇死了,要是没有死,老夫老妻的混下去,都有庸常世人的爱情悲剧,之前的一切惊心动魄,生死相依都只是一缕烟云。
亮点在于,每章开头普希金的诗歌,真的很美,我做了全部的摘抄。
最大的亮点在于,情境的真实,真的很真实。完全没有言情的矫揉造作的虚假。环境,语言,心理等各方面都很真实到位,没有假的感觉。小说源于生活又独立于生活之上。这不假,所以很多小说,我们就当别人的事情看了。但是《曾》却令我时时想到现实的爱情,自己的七情,在小说的情境自己会如何让反应,她人会如何反应。
当然还有一个亮点是,娘的,我喝完咖啡整晚不睡觉,就为了整这么段狗似的文字,我犯贱呢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