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和消灭内心的孤独
没有比最近这些日子更合适的时间来重读《百年孤独》了。故乡下着一场连绵不断,眼看着不会终止的雨,我窝在自己的小屋里做着重复再重复的英文练习,很少上网,几乎断了和繁华世界的联系。这些长期的和暂时的,无意的和刻意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小小封闭,给了我一颗挨近马孔多的心。我以每天五十页的龟速进行,甚至没有奢望这一遍就能够读懂。这一次我仍不能断定我懂了,然而这一次,我哭了。上一次读它是在高中二年级,有个曾经喜欢我的女生,送了这本书。那时我有许多朋友,却觉得自己无比孤独,我翻开这本自认能配得上自己情绪的书,却完全不知所云。七年之后再读它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一个曾经喜欢我的男生,送了这本书。此时我每天丰丰富富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并不觉得有什么孤独,却在字里行间被狠狠地击中。
那是她渴求已久却反复拖延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她不再逆来顺受,而要痛骂一场,把整整一个世纪忍气吞声压在心底的无数污言秽语一吐为快。
“妈的!”她叫了一声。
阿玛兰坦正要把衣服收进箱子,以为她被蝎子蛰了。
“在哪儿?”她警觉地问道。
“什么?”
“虫子!”阿玛兰坦解释道。
乌尔苏拉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心脏部位。
“这儿。“她回答。
所有的感情都被埋进了深不见底的最深处,没有表述,没有出路。《百年孤独》中,连这样算不上交流的对话都是屈指可数。相比起来,契诃夫剧中那些苦闷的人儿还能在孤独难捱中享有几段独白,是多么幸福的事。人物们行走在马尔克斯极为精致又冷淡无情的叙述之中,甚至不需要分心于寒暄式的交际,只需全神贯注于自己世界里的斗争。他们制作小金鱼,研读羊皮卷,纺织毛线衣,他们远走异乡,疯狂做爱,啃食泥土。表面看起来如此平淡甚至和睦,可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并且艰苦卓绝的战斗,来抵御和消灭内心的孤独。
页:
[1]